云南省普洱市南屏镇大开河村的张奎今年36岁,从他有记忆以来,家里一直吃着国家救济粮。1998年,他开始种植咖啡。今年年初,他家已经盖起了二层小楼,新房里液晶电视、电脑等现代化家电一应俱全。
云南省普洱市南屏镇大开河村的张奎今年36岁,从他有记忆以来,家里一直吃着国家救济粮。1998年,他开始种植咖啡。今年年初,他家已经盖起了二层小楼,新房里液晶电视、电脑等现代化家电一应俱全。
《云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》中提出,“十二五”期间,云南省将把咖啡产业打造为继普洱茶之后的新骨干产业。从1892年被法国传教士引入云南,经过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的大规模种植,今天的云南咖啡产业正向精、深发展。
强产业,“绿”为先 张奎说,他种了50亩咖啡,每年纯收入可达十七八万元,而同样的面积种植玉米,一年只能收入一两万元。由于政策的引导和种植咖啡的高额利润,云南咖啡种植面积已从1988年的2.3万亩增长到现在的102万亩。
快速增长也带来一些问题,“开垦一片咖啡园,毁掉一座山”。过去为了扩大咖啡种植面积,有时采取砍光、烧光的粗放开垦方式,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,也不利于咖啡的生长。
“咖啡不懂‘计划生育’,只能由我们来帮它规划。”在日前由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举办的咖啡技术培训班上,雀巢农艺师侯家志幽默地说。他告诉咖农,咖啡的生长能力非常旺盛,所以不能采取全部砍光、烧光的开垦方式,好的咖啡园应适度种植荫蔽树或保留自然荫蔽树;山顶、山脊也不适合种咖啡,应尽可能地保护好原生植被不受破坏。
普洱市咖啡办公室主任卢寒说:“我们现在把咖啡作为绿色主打产业来抓。”既要发展经济,也要保护生态。由于咖啡市场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,他们还提倡在种植咖啡同时,种植普洱茶等其他经济作物,以有效降低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。
精加工,高回报侯家志说,偶尔会有一些咖农大 老远带来了咖啡,却因为不符合雀巢的产品标准,无法收购。他说:“许多不合格的咖啡豆并非是种植阶段的问题,而是咖农在采摘、加工、运输过程中的失误影响了咖啡质量,降低了咖豆的附加值。”
咖啡豆收获之后,要经过两次脱皮、发酵、浸泡、晾晒、储存、运输等环节,才能成为我们杯中的咖啡。每一个环节都对成品的质量十分重要,一个环节出了问题,前期的努力都会白费。通过后期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,增加咖农收入,成了云南咖啡产业面临的新问题。
侯家志告诉记者,雀巢每年依照纽约市场现货价格收购农民的咖豆,远高于平均的市场价,较好的收购价格,意味着更高的质量要求。为此,雀巢公司在云南省启动了农业技术协助服务项目,至今已有5000多位咖农接受了相关的种植、质量控制和加工技术培训,2万多户农民从中受益。
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院长宋国敏告诉记者,他们正在向国家申报设立咖啡专业,如果成功,这将是国内高等院校设立咖啡专业的先例。该专业的培养重点将集中于产业链末端,包括咖啡加工、销售、杯品等。
技术只有到了咖农手中才真正的发挥了作用,在连接技术传播的“最后一公里”中,咖啡加工企业的社会服务作用愈加凸显。2011年,雀巢公司农业专家撰写了综合性《咖啡种植手册》,并由普洱市政府赠送给当地咖农,其中涵盖了从咖啡种植到加工运输的全过程,巨细靡遗,可操作性很强。
铸品牌,待破茧 我国咖啡种植主要在云南省和海南省,其中云南咖啡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%左右。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,云南小粒咖啡就在国际咖啡市场上大受欢迎,被评定为咖啡中的上品。由于多生长在高海拔地区,它还有一个诗意的名字——云中的咖啡。
然而在快速增长的全球咖啡市场中,云南咖啡才露尖尖角。目前全球咖啡消费量正以每年约2.5%的速度增长,而云南咖啡产量在世界总产量中的占比还不足1%,还没有树立起自己的品牌。“云南咖啡需要更多有先进管理经验的企业加入其中,挖掘咖啡豆潜能,成就品牌。雀巢、星巴克这些国际性公司都对云南咖啡的产业发展功不可没。”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功勤介绍。
卢寒告诉记者,现在仅普洱市就有12家企业具有出口资质。尤其是入世以后,云南咖啡和世界咖啡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。
李功勤认为,面对国际市场,云南咖啡产业还有两方面有待提升,一是虽然出口企业不少,却没有一部完整系统的行业标准可以作为规范;二是咖啡产业有潜力成为云南省经济的特色牌,但产业的发展还需要政府多方面的扶持。
李功勤说:“牙买加的蓝山咖啡产量也很少,却是世界上最高档的咖啡。我们希望在未来的国际市场上,云南咖啡也能成为名牌,给咖农带来更丰厚的收入。”